首页

颜骑窒息压迫

时间:2025-05-26 02:00:45 作者:庆祝中泰建交五十周年暨广西侨界交流联谊会在曼谷举行 浏览量:28624

  入太行,进潼关,溯渭河,列车驰过八百里秦川,穿越连绵起伏的秦岭陇山。

  车窗外,沟壑纵横的塬梁峁川,每一道褶皱俨然岁月的纹路,每一座山峁仿佛历史的沉积,在这浑厚壮阔的山水之间,有中华文明大气磅礴的开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甘肃考察,擘画大河之治。

  11日下午,兰州,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总书记走上“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凭栏远眺,驻足凝思。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从世界屋脊滔滔而下的黄河水,急湍若奔、浪涌万叠。“黄河水多么磅礴、有气势。”总书记有感而发。

  逝者如斯夫。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整整5年。

  2019年9月,黄河中游,河南郑州,总书记望着黄河深沉地流过中原大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曾何等壮观,如今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保持黄河不断流。”

  2021年10月,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总书记感叹:“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清、民族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深入沿黄省区考察,深刻思考治黄和治国的紧密关联,深远谋划黄河安澜的长久之策。九曲黄河,呼吸顺畅起来,长风浩荡起来。

  栉风沐雨的百年中山桥,见证着新时代的母亲河之变。

  白塔山绿意葱茏,岸边垂柳摇曳,水上飞鸟翔集,一条绵延百余里的“黄河风情线”,成为金城新名片和百姓的乐园。

  中山桥畔的亲水平台,不少市民游客正在休闲娱乐,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河滨绿道走来,兴奋围拢上来。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是黄河的儿女。中国一方面要把经济搞上去,一方面要把生态保护好,这两件事情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大保护是大发展的前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总书记的一番话,说到了大家伙儿的心坎上。

  “总书记说‘绿水青山’的时候,我们异口同声都说‘就是金山银山’。”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的市民陈旭方,有着真切的感触。

  治水安邦,兴水利民。总书记牵挂的,就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缺水。陇中自古苦瘠甲天下,水资源是其中一个最大的束缚。“引洮河水,解陇中渴”,是几代人的夙愿。

  11日上午,在天水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了甘肃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真切地回忆起2013年初来施工现场考察、指导解决施工难题的情景。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在陕北插队时,青年习近平就有过挖井窖、喝含氟水的经历。上世纪末,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踏上西海固,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什么叫水贵如油。在他的推动下,井窖成为福建对口帮扶的一项重要工程,一口口机井水窖被当地人称为“活命井”。

  记者采访中,当陇中老一辈人谈起当年挨渴的日子,也不禁令人动容:“家里的水桶上了全家唯一的锁”“早晨孩子们站成一排,妈妈含口水一喷,就算洗了脸”“引洮人看到清澈的洮河水,一头扎下去,生平第一次酣畅淋漓地洗了个澡”……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11年前,在定西市渭源县的引洮供水工程建设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8个字,掷地有声。

  如今,听闻这项世纪“解渴”工程进展顺利,甘甜的洮河水惠及近600万群众,总书记十分欣慰:

  “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解了燃眉之急。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

  水带来了绿意,带来了希望。

  秋风生渭水,黄土地上的苹果红了。汽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放眼望去,一级级山台地上,行行果树整齐排列,色泽浓红、五棱突出的花牛苹果缀满枝头。

  果林里,董桂红和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见到总书记格外激动,“总书记拿起一个我们摘下的大苹果,问起果园里的事、家里的事,能赚多少钱,孩子怎么样,大家心里暖暖的。我说的方言,总书记能听懂。”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五月疏果、六月套袋、七月除草、八月施肥、九月摘果……一年中有近10个月,董桂红都与花牛苹果在一起。她笑着说,现在只要踏实肯干,生活总能搞得好。

  西北农民质朴腼腆的笑容,在火红苹果之间那么的甜。从这些平凡的“黄河儿女”身上,可以感受到这片土地和这条大河的力量。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此行西北,从关中到陇原,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所及,一路追溯着中华文明的根脉所系。

  天水伏羲庙,古柏森森,文明肇启的人文始祖凝结最深沉的认同。总书记殷殷叮嘱:“将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

  麦积山中,千年雕塑的瑰宝历经风雨,栩栩如生。总书记感慨系之:“看了这些文明之光、艺术之光,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南依巍巍秦岭,北望滔滔渭水,周秦气象,汉唐风韵,多少兴衰更替,多少文明传说。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伫立于何尊前,总书记久久凝思。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三千多年前,“中国”二字被铭刻于方寸之间;三千多年后,曾深埋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都以它为名。“中国”,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溯古言今:“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大河奔流,生生不息。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张研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西问·武夷论坛|汉内斯·菲尔纳:如何从“和谐”读懂中华文明?

首场混双比赛,中国香港队姚钧涛、吴咏琳迅速进入状态,以2:1战胜日本队萩原启至、赤江夏星。女单对决,中国香港队杜凯琹以2:1轻取日本队面手凛。

中非文明的双向奔赴 长江与尼罗河汇水仪式在重庆涪陵举行

而更让她感到难得的是,在进博平台,前沿的创新理念“会得到中国各方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和研讨,进而推动政策的革新、突破,这不仅会加速创新的引入和落地,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外企真正参与到了中国的创新改革之中,与各方携手与共。”

郑栅洁:设备更新将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

3月18日,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行启动,标志着示范区进入了近零碳运行阶段。通过实施8大类18个项目改造,东屿岛实现了发电量和用电量“收支平衡”,以及建筑会“呼吸”、公园“零能耗”等目标。与改造前相比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近70%,为世界打造了“中国绿色样板”。

(新春走基层)从拜年串门到出游家门口 春节“本地游”接管文旅下半场

李成指出,人工智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规模、范围和强度影响到我们,但我们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包括治理和就业等方面。我们必须明确,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工具,它如何被使用?会有什么效果?现在还不确定。但我们要在思维上及时跟上,努力思考,找到应对机制,避免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中美作为超级大国,应该立即行动,好好思考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情境,包括可使用的数据、使用的范围等,携手前行。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女性申请年龄放宽至40岁

依托深海原位实验室,科研团队为探索海底神秘领域敞开了全新的大门。这个独特的工具使科学家得以直接观察冷泉流体如何在海底沉积层快速转变为水合物,及其对周围生命圈的深远影响。这种前所未有的实验方式,让我们满怀揭开冷泉喷发与生态系统神奇共存之谜的希望,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深海秘境及其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理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